查看原文
其他

江苏省委常委、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的一篇旧作,情真意切!

点击关注→ 后海先声
2024-10-13

2019年4月26日,《学习时报》刊登时任泰州市委书记韩立明的署名文章《泰州,海的故乡》。

《泰州,海的故乡》
韩立明

我们泰州,美丽的凤城河畔,有一座风姿绰约的望海楼,它是泰州的地标性建筑。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都要问,为何叫望海楼,这里能看到海吗?这里只能看到江,不是应该叫望江楼吗?
客官!古泰州曾经面朝大海,可见惊涛拍岸!“苍茫气色接蓬莱”“万里帆樯一水回”是古代诗人登楼所见。
望海之情,古今一也
泰州是海的故乡。泰州的历史,像海一样苍茫和渺远。四千多年前,这里滨江临海,鱼虾美,贝壳肥,植被丰茂,麋鹿成群,先民种植水稻,结网捕鱼,这里的水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。两千一百多年前,汉武帝设海陵县,海陵,意思是“海边上有一道高高的土坡”;东晋时设郡,曾用名“海阳”,按古人的说法,山南水北谓之阳,这里曾经是丰饶富足的海岸。公元937年,南唐开国之初,因为当时的海陵县上缴国家的盐税远远超过朝廷的预期,又由于海陵县特殊的地理位置,东面临海,南近长江,北面与淮河相接,一条运盐的大河从海陵直通广陵,通淮、达海、连江,这里成为重要的水上交通咽喉。令烈主李昪欣喜之余,将海陵县升格为州,称为“泰州”,辖海陵、泰兴、兴化、盐城四县,至此,朝野上下祈盼“国泰民安”的意愿,由地名得以展现。
如今,正如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范敬宜先生《重修望海楼记》所云:“古之海天,已非今之目力所及;而望海之情,古今一也。”大海虽然远去,“望海”之名犹在,海的精神永存。
望其吸纳百川之广……而思何以效之
泰州,有着大海的壮阔、浩瀚。三水汇聚的泰州,有着海纳百川的广博胸怀。逐水而迁,是古代民众最好的生活方式,古海陵历经多次人口变迁,泰州文化得到了积累、丰富和提升;历史上的泰州一直是物流中心,南北文化在这里和谐交融,泰州文化融汇多种地域特征,兼容并蓄,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。出生本土的宋代大儒胡瑗,从泰州出发寻求建功立业,失意时回到泰州养精蓄锐、苦读修炼,创办安定书院教育子弟,先后在泰州、苏州、湖州和京师太学执教30余年,受教育者多达数千人,为古代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。作为宋代理学的开山之祖,胡瑗“明体达用”的理学思想影响了中国,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人们。安定书院的主讲人、明代的王艮和弟子一起推动泰州做平民教育,创立了泰州学派,“百姓日用即道”,泰州学派以朴素的民本思想奠定了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,他提倡“容得天下人,然后能教得天下人”,主张包容天下一切愿学之人,深得大海精神之真谛。
令人敬仰的泰州本土历史文化名人还有: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,明代小说家施耐庵,明末说书艺人柳敬亭,清代围棋国手黄龙士,清代“扬州八怪”代表人物郑板桥和李鱓,现代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,现代地质学家丁文江等等。说到南北文化交融,我们不会忘记,来自外乡的贤士良臣,源源不断为泰州文化注入汩汩清泉。宋代的吕夷简、范仲淹、张纶等人,为我们留下多少在泰州时书写的诗章,他们更像传递接力棒一样,在泰州大地上建立了不朽的业绩。公元1002年,吕夷简担任泰州西溪盐仓监,苦心经营六年,解决了泰州盐运中的老大难问题,使得盐税征收与日俱增。宋真宗天禧五年(1021年),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,与同科进士、时任泰州军事推官的好友滕子京共同谋划修造捍海堰,在江淮制置盐运副使张纶的帮助下,公元1023年,范仲淹以兴化知县的身份主管捍海堰修造工程,他还把自己的俸禄和积蓄献给筑堤工程。最后,在张纶、滕子京的直接努力之下,捍海堰得以完工。这道被后人称为“范公堤”的大堤为泰州及周边沿海地区提供了安全屏障,筑堤取土形成的盐运河,至今奔流不息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秋,山东曲阜人、国子监博士孔尚任来淮扬治水,在泰州三年与当地文人多有交往,潜心搜集素材,着手创作历史传奇剧《桃花扇》,并于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六月完成,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。
我们还可以数出一长串为泰州做出不可磨灭贡献、来自五湖四海的杰出人物:宋代抗金名将岳飞,《镜花缘》的作者李汝珍,近代的民族英雄林则徐、现代书画大师齐白石等等,这些人如同浪花飞溅时形成的一道道彩虹,绚烂的色彩辉映着历史的长空。
望其咆哮震怒之威……而思何以安之
泰州,有着大海的澎湃、激荡。当侵略者虎视眈眈、民族危亡之际,泰州的土地上怎么能容得狼奔豕突!古往今来,多少英雄豪杰,在这里金戈铁马,抵御强敌。古有建炎四年(1130年)七月,抗金英雄岳飞,任通泰镇抚史兼泰州知州,直接担负起江防重任,守卫建康(今南京)到京口(今镇江)一线长江两岸;后有抗日英雄陈中柱“一掷头颅救万夫”,壮烈殉国。
我们不会忘记,铁的新四军黄桥决战威名远扬,苏中战役七战七捷,泰州大地上的一次次鏖战铺平了解放战争的道路。
我们不会忘记,70年前的春天,中国人民解放军吹响战斗的号角,百万雄师飞渡长江,泰州扬起了渡江战役千里战线东线起点的“第一帆”,“我送亲人过大江”,有多少个“大辫子姑娘”划桨摇橹送解放军战士向南岸进发?江面上劈波斩浪的,有多少船只出自泰州船工?有多少泰州儿女不畏牺牲、勇往直前?无法统计,也不必细数。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的陈毅将军挥笔《渡江战役诗章》:“雄师百万下江东,上海南京落掌中。似海似潮千百万,支援多谢好民工。”泰州人民用桨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!
两千年前的古海陵,曾经碧海茫茫,可是古老的中国从没有强大的水军。如今,我们无比自豪,1949年4月23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,人民海军从这里拔锚起航,劈波斩浪、纵横万里海疆,从此,我国的海防有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!从这一天起,历史的机缘也把泰州和人民海军紧紧联系在了一起,“海军诞生地、水兵母亲城”成为泰州人民永远的荣光。由此,海军舰队的行列里也有了“泰州舰”的雄姿。
望其波澜不惊之静……而思何以谐之
泰州有着大海的深沉、静美。泰州州建南唐、文昌北宋,自古人文荟萃,历代太平吉祥,少灾少战。泰州人民也有着大海的性格,勤劳本分、热情诚恳、善良敦厚,注重安身之道,追求平静安然。外表温文尔雅,内在执着坚毅。
泰州的水城水乡水韵更是多彩多姿。公元957年,泰州刺史荆罕儒重新修筑了泰州城墙,修浚过凤凰池。宋哲宗时,泰州知州陆佃(陆游祖父)重修凤凰池,周边修建了贡院,建造了朝阳亭、守雄亭、鸥阁、雏庵等六十多处,池边栽种梅、桃、李等花木,花团锦簇,风景秀丽。陆佃与民同乐,也在这里大会宾客,诗酒唱和。晁说之在《海陵书事》中写道:“腾倚百年麋鹿外,波澜一日凤皇中。”同时咏赞泰州的标志麋鹿和凤凰池。泰州又名“凤凰城”,大约由此时起。千年古城河凤城河,哺育了世世代代泰州人,如今仍然与千亩水域一同绕城四周,风光旖旎。
泰州名胜众多,明清海陵八景引人入胜,今天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刹光孝律寺、日涉园、崇儒祠、岳王庙、安定书院、施耐庵陵园、郑板桥故居、梅兰芳纪念馆等人文景观,都是泰州历史文化的瑰宝。
泰州有名扬中外的维扬美食,有千姿百态、令人目不暇接的民间艺术,更有诚挚的爱国情、孝子情、亲友情,载入史册,化成诗篇,融入种种民间传说、民俗事象。
泰州处处展现顺风顺水的和谐之美。一千多年前,王维曾惊叹泰州“浮于淮泗,浩然天波,海潮喷于乾坤,江城入于泱漭”。七百多年前,马克·波罗游历泰州,感慨“这城不很大,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。”
望其澎湃奔腾之势……而思何以应之
泰州,有着大海的奔放、豪迈。浸润着改革开放40年的滋养,积蓄着地级市组建22年的势能,伴随着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激荡,泰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,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的殷殷嘱托,跳出“城河思维”、跨越“长江天堑”、激活“大海基因”,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,以自我革命的气度不断深化改革,以赶海弄潮的勇气奋力突围中游,奏响“高水平小康、高质量发展”的主旋律。
这里,绿色转型步稳蹄疾,“健康长江泰州行动”筑起生态屏障,“1+5+1”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发展新动能;
这里,地标产业拔节成长,中国医药城从无到有、崭露头角,全市医药产销规模全国第一;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和手持单量全国最多,大海的深处常常传来“泰州造”巨轮的声声汽笛;
这里,创新活力汹涌澎湃,近50万家市场主体活力迸发,70多万创新创业人才挥洒智慧和汗水;
这里,民生实事惠泽百姓,“泰有福”养老、“泰有味”美食、“泰有礼”文明养成,“泰有才”育人引才……构成“民生幸福多”的城市魅力;
这里,田园乡村各美其美,农村是花园,垛田菜花、溱湖湿地、水上森林,美景渐次铺开,诗情画意,美不胜收;
这里,城市梦想不断成真,从铁路梦、大桥梦、大学梦、机场梦,到触手可及的高铁梦,一个个美梦成为现实,引领泰州一次次跨越赶超……
壮阔江海潮,逐梦新时代。泰州正锚定“建设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”新定位,抢抓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,找准航向,乘风破浪,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
登临望海楼,满眼风光泰州城。犹闻习近平总书记铿锵之言在耳边:“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,而不是一个小池塘。……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,但不能掀翻大海。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,大海依旧在那儿!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,中国依旧在那儿!面向未来,中国将永远在这儿!”
泰州,也将不愧为海的故乡!
END

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后海先声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